• 信息公开
  • ENGLISH

三湘都市报:“国医节”被“遗忘”?听名老中医讲述中医故事

 

湖南名老中医李肇夷(中)与“得意门生”湖南中医药大学老师尹勇(左)、小儿子李芾(右)合影

 

 

三湘都市报3月16日讯  3月17日,第90个“中国国医节”。为了纪念一次社会公众拼尽全力捍卫国医的抗争,为何国医能在大众心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?近日,记者走近湖南名老中医、原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基所所长李肇夷,追寻国医节历史,探访名老中医祖孙三代的中医情。


“国医节是不能忘却的纪念”


“每年的3月17日是‘中国国医节’,可许多人对这个节日的历史却不甚了解。”年过八旬的李肇夷,头发花白,面色红润,没有一点老年斑,说话中气十足。

 

李肇夷告诉记者,1929年2月,南京国民政府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“废止旧医(中医),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”,另拟“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”呈教育部,并规定了6项“消灭中医”的具体办法,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“废止中医案”。1929年3月17日,全国17个省市、242个团体、281名代表云集上海,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。大会成立了“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”,组成赴京请愿团,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。

 

同时,全国总商会、中华国货维持会、医药新闻报馆以及南洋华侨代表等电请保存国医。社会公众舆论也支持中医界,提出了“取缔中医药就是致病民于死命”“反对卫生部取缔中医的决议案”等声援口号,议案最终未被采纳。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,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“中国国医节”。


 

名老中医祖孙三代的中医情


李肇夷担任多年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,擅长中医内科,尤擅治胃肠肝胆病,肾病、咳喘、心脑血管疾病及风湿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疑难杂症。多年来,以整体脾胃观理论指导,形成临床“多途分层扭转平衡法”的辩证思维,常获良好而稳定的疗效。

 

从医60多年来,李肇夷从未间断临床工作,如今81岁高龄仍坚持每周3天门诊,很多人慕名而来,因此每天限定在30人左右。“每一个方子,他都反复斟酌,坚持整体而精确的辨证用药原则。”李肇夷的“得意门生”、湖南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尹勇告诉记者,李老始终务实于临床实践,更乐于扶持青年中医。

 

尽管曾是中医学界的风云人物,但几乎所有李肇夷身边的学生、同事和患者们都用“低调”来评价他。在李肇夷坐诊的聪甫堂内,墙上没有一面锦旗。“李老是不允许挂锦旗的。”尹勇回忆,跟老师学习过程非常严格,必须要从药材学起。“当时都是先在药房里,从抓药开始,直到对每个药物的性质以及炮制的区别非常熟悉,才跟着老师,看他怎么看病后才能独立。”

 

李肇夷的父亲李聪甫是中国现代著名中医学家,湖南中医“五老”之首。“写病历不仅要求记录详细,而且字体要工整;写论文用引语,要反复核对,引用要恰当,融汇自然,有说服力。”李肇夷从小跟父亲练“童子功”,父亲对他要求很严,因此他熟谙中医典籍,许多经典能随口而出,对药性赋、“汤头”更是捻手熟来。

 

对于李肇夷来说,传承的含义包含两种,一是对家风的传承,是对上一辈精神世界的认同与继承;另一个则是对中医传统的传承,是致力于数千年中医文明的延续与发扬。如今,李肇夷的小儿子李芾又接过“接力棒”,传承国医精粹,弘扬中医中药。

 

新闻链接:

http://sxdsb.voc.com.cn/NewsDetail/979446.html?alwayswxlogin=1&openid=o5Fvb1N8Gt5HJrcRyM_z-FkQBK5Y&invite=2674968&from=timeline

 

 

上一条:三湘都市报:“国医节”被“遗忘”?听名老中医讲述中医故事

下一条:三湘都市报:“国医节”被“遗忘”?听名老中医讲述中医故事

版权©湖南中医药大学 | 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含浦科教园学士路300号 | 邮编:410208 | 电话:0731-88458000 88458111(传真)  E-mai:hnucm@hnucm.edu.cn
湘ICP备05002761号-2 ;湘公网安备:43010402000564号